張正衡教授分享
田野地:
北海道長万部町
根莖壯狀的慢慢村
研究緣起:日本地方經濟的虛實落差
北海道夕張盛產的哈密瓜,一顆非常貴
以為夕張精緻農業發展很好,但到那發現夕張財政已破產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所導致經濟轉型下,日本的地方社會如何因應求存?
社會學的社區研究:
傳統村落、都會鄰里(像是泰利的街角)、社會網絡(面對人跟人的連結,不再限制在空間)
人類學的社區研究取徑:
結構功能論、象徵論(儀式凸顯誰是社區成員)、實踐論
社區提供了安全感,卻也限制現代追求的自由
當代社區的存在方式與形構?
社區問題的不變核心:「我們如何共同生活?」
因應當代個人主義風格,歸屬感產生多元的風格
當代日本的脈絡:
- 失落的20年 1986–1991
- 高齡少子化
- 日本的新自由主義化
- 東京的一集中與地方生活的崩壞
- 日本的解方
- 地域經濟與地方政策
日本新自由主化:市場力量的擴張
- 私有化
- 放鬆管制
- 自由貿易與全球食糧系統
- 都市更新,創業主義興起
- 東京的超成長跟不滿
- 社會的兩極化:贏家跟輸家
相關論述:都市間/自治體間競爭論
地方共同體面對市場競爭
戰後以萃取(掠奪)天然資源作為戰後經濟復甦主要資本來源
天然資源枯竭後,一級產業的脈絡連帶導致地方運輸與服務業的蕭條
北海道的產業轉型:農業與觀光業
中增匡紅:國營事業民營化
小泉改革:郵政民營化、稅源轉移、消減地方交付稅
節了地方社會中的多元行動者,建構地方性及地方商品
因為人口過度往東京
2014年日本的一本書出來,地方削滅論與地方創生
而當年安倍規劃地方創生的政策
地域振興: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
他們有個全國總合開發計畫,沿用美國系統來做全面性的國土規劃
全總總共有5次,2000年題只講開發,開始講永續性。
「故鄉創生」經濟泡沫前很有錢,1988 給每個鄉鎮一億元,隨便他們可以幹嘛,集思廣益地方可以幹嘛
「故鄉納稅」2008年提出,鼓勵日本國民自由捐款給你喜歡的地方政府,並能減稅,同時能讓大家支持自己喜歡的地方。
造町:1960
一村一品 1970: 地方性商品開發與推出,後來變成一個典範推到海外,像是台灣、中國、非洲
儘管日本這麼投入在地方發展,在地社區卻依舊凋零,效果有點有限
田園回歸的風潮?
Utern:鄉下出生,到都市工作,但回到出生地
Itern: 都市出生,到鄉下工作
Jtern: 鄉下出生,都市工作,到別的鄉下工作
小結:
發展可自立的地方文化產業是發展不均的主要對策
新自由主義政策轉向的後果,「文化」的高度商品化,區域間的競爭、發展不均的問題仍在
地方社會在經濟起飛過度剝削地方天然資源,造成環境生態問題
北海道:
原住民:愛奴
明治維新後正式納入領土、殖民
殖民的方式有幾種:集團移住、囚犯、屯田兵、想要有新資源的拓荒者
美國技師與專家協助規劃,覺得像新大陸可以大規劃一波,把很多美國的生活方式(酪農業)帶進來
他們那時找的是鄂害鄂州牧場主人去規劃
北海道產業結構:農林漁牧與觀光
長万部町:座落在函館跟札幌的鐵道線、靠海、處的地形很像花東
缺乏耕地、比較多丘陵,發展出的酪農業,但主要發展的是服務業跟商業
現在人口:5910,55歲以上人口佔50%
設定為北海道新幹線的預定站
地方經濟的興衰與困境:
作為日本國鐵時代重鎮,那時有很多員工住在那邊,就可以做他們的生意
但在國鐵民營化後就GG
新自由主義下的另類可能?
「慢慢村」:一種根莖狀社區實踐
長万部夢俱樂部
地方商店街成員組成,有部分牧場、漁夫業主參加。
籌辦藝文表演,為社區帶入活力。成功辦好活動想繼續延續,NPO化。
協辦地方節慶:毛蟹季、馬拉松
新年煙火108發(給地震受災新年新希望):經費三百萬,去鎮上找一人要一萬 (1993–2008)
慢慢村:第二個長期計畫
這構想來自一個叫Shira的人:「當我們只剩下老人、空屋和空地,還能做些什麼?」
- 失落的原民文化
- 消失的鐵道經濟與產業使
- 估節中的漁業資源
慢慢村:不疾不徐、不忙
一個招募都市移民來到鄉間小鎮定居的計畫
其實創造了物理空間不存在的空間,為了在地的風土人情及對外來開放的態度而來
根經壯的母株:跨越公私領域的民宿食堂
開放私人空間,讓夢俱樂部或移居者可以來討論。
創造有機農場、鼓吹都會退休老人來一起生活、住在他們提供的宿舍
跟鎮公所租借苗圃地、財政緊縮收掉小學的教職約宿舍
一千只要交5000日圓的會費,給予移駐者一人30坪(一公畝)的土地作無農業栽培
2010至今,已經將近100人次
針對退休族群,是因為現階段無法創造新的產業基礎,希望有天能說服長万部一級產業能不用農藥
有設立共同共做的區域,共同除草的身心記憶
但個人主義跟群體的拉扯,種出的東西很難進入市場
有幾個儀式凝聚慢慢村的認同
收穫祭:一起烤肉(北海道人很喜歡的休閒活動) 考自己種的蔬菜,夢俱樂部成員的漁獲、肉
牛的隊友:交換、分享與互助
養牛人的小孩都出外發展,但當初跟農協借錢買裝備,只是年紀已大可是無法退休,需要有人協助
以民宿構出的網絡:在地人、移住者、產業、動植物、自然環境共組社區
不過那邊不太有什麼觀光客,有個長期的伐木工住在民宿,他可以帶大家去採野菜、野菇
為何加入慢慢村?弱者的聚集?
- 高齡退休婦
- 化學物質過敏症
- 電磁波過敏症
- 憂鬱或身心症患者
- 躲債者
- 無用之人?
慢慢村沒有被當地人很倒喜歡,因為沒有招到很厲害的人
小結:慢慢村作為一個有跟的社群
移住者三居在鎮上的不同的聚落,使得慢慢村的實踐跨越原有的鄰里空間界線
連接人與環境、社會與風土,創造新的在地生活可能
使用自然資源與周邊產業的剩餘資源,而非大量掠奪
對外來者保持開放,而非一個封閉與排除的系統
(像是原本可能是保守的巡守隊,在這並沒有到排外)
不同地方商品經濟的邏輯直接對抗,而是與之共生
結論:根莖壯的社區
不只是社會網絡與強弱連結,還有在地生活脈絡之特性
社區生活的空間與物質脈絡的重要性
不同於傳統日本社區的樹狀結構
支持一種另類倫理價值的生活體制
在企業家精神外,創造了另一種價值
並非穩定而強大,而是混雜且變動不居(甚至脆弱)
地方性是獨特的,要複製成功社區到他處是困難且複雜的。
Q:倚賴的來源人口,主要是還有年金的人。假如這個制度是透過年金維持,沒有創造出能在市場上買賣的產品,那是否只是短暫的可能?
A :但慢慢村也持續了10年,比起一些
他們平常就會送東西,只是更多人拉進來而已。他們並沒有多做太多事情,只是在平常事情上再多一點。
雖然他無法提出一個突破資本主義的方法
Q:李明璁
傳統的保守的力量
新自由主義的力量:節慶化、觀光化
新個人主義的實踐:田園回歸、移民自己中自己吃,雖然沒有商品化,但有在社會化的過程
有沒有新自由主義在這裡頭扮演了很tricky的角色
慢慢村長出的這個,會不會不是反抗新自由主義。而是新自由主義滲透失敗後的遺留,在轉化、加強了傳統社區的變形可能。
A:長万部是一個沒有傳統保守力量樹狀結構的地方,是一個隨便的地方
新自由主義反而在樹狀結構是會發展好,因為原有的好著力士會很夠的
Q: 地方政府的角色
A: 2008 年開始,已經是新自由主義化。地方已經離開很久。
之前他們是靠國鐵來撐,直到國鐵離開才有危機意識。
日本的一級產業在老齡化、都市化下也會很缺工,但日本的民族主義讓日本排斥使用外勞,反而開發出使用實習生(from中國)
田園回歸的神話案例,某一對夫婦、年輕人到鄉馬上賺很多,其實都是因為跟農協系統借錢買機具。
安倍希望改革農協,刺激從事農業的人去思考發展供給型(海外)農業,而不是穩定賺農協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