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美國國家人工智慧安全委員會報告

Willy Lan
9 min readAug 27, 2023

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8 成立,2021推出最後報告,提及美國並未在AI領域準備充份競爭或是防守。

成員有美國科技產業/學界/前國防部長與中情局/議員等
• Eric Schmidt (Chair), Google前CEO
• Andy Jassy, AWS CEO
• 李飛飛, 史丹佛CS教授
• Safra Catz, 甲骨文CEO
• Andrew Moore, CMU CS院長

▍ Final Report: https://www.nscai.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Full-Report-Digital-1.pdf

開頭提到AI技術在多領域帶來突破進展,但競爭對手開始運用AI製造假訊息在民主國家製造分裂與網路攻擊,需要有新的作戰方式應對。
當AI在人類共同福祉(疫苗開發),與合作夥伴一同推進。但需要贏過中國在AI方面的戰略競爭/資源,並且認真看待。

『AI的競爭也是價值的競爭』,指出中國在其國內透過AI做鎮壓與監控,但AI的未來可以是民主的。
如何於AI領域建立隱私標準/民主規範,以便民主國家負責任的運用於國家安全。

採取的行動
1. 領導: 二戰時美國有國家安全委員會,現在的美國需要有個技術競爭力委員會,來應對AI技術帶來的安全/經濟/科學挑戰,並帶到政府重要國安部門與機構。
2. 人才: 需要改善STEM教育,並留住更多高技術移民來贏得國際人才競爭。
3. 硬體: 晶片為AI提供動力,但美國不再製造最複雜的晶片。而大多(90%)尖端晶片是在美國戰略競爭對手中國不到110英里的單一工廠(台積電)生產。
重新評估供應鏈彈性/安全性並振興美國晶片製造。

▍2021之後美國政府行動
• 202208 美國商務部禁止Nvidia/AMD高階晶片銷售給中國 [2]
• 202301 美日荷達成協議限制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光刻機)出口限制 [3]
• 202303 拜登政府啟動規模527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6080億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for America,也正式開放業者申請相關補貼。[4]
• 台積電於亞利桑納州興建中(2024 4nm/ 2026 3nm)
• 三星於德州建廠
• Intel投入20B在俄亥俄州建廠

▍部份節錄

• AI將決策時間從幾分鐘縮短到幾秒,擴大攻擊規模,挑戰人類認知。若無AI協助,人們可能無法應對AI網路與假訊息攻擊/無人機或導彈攻擊。
提到美國政府仍以人的速度運作而非機器速度,需採用AI的國安實踐/組織文化/思維來調整。

• 中國也與美國同樣擁有引領世界的AI資源/商業能力/人才等,可能在10年超越美國,成為AI超級大國。

• 美中的AI創新存在根本差異。在美國是由下而上,自由市場帶領創新。但從戰略角度,美國大型公司也難與中國國家整體資源競爭。
美國需要政府混合公司的努力,以便贏得技術競爭。

• 2017中國開始規劃AI時間表,預期在2030成為領先。也透過間諜/人才招募/技轉/投資以及其國內華為/阿里巴巴/科大迅飛等大企業推進國家主導目標。
AI的進步促進了數位應用(電商/搜尋引擎/社交媒體)平台的競爭。在算力/數據/人才/商業贏得AI競爭的國家/組織,將獲得更好的數據/更多使用者的參與。若中國企業贏得競爭,除了讓美國企業不利,也讓中國能擴展國內控制的邊界與影響,以便其強迫/宣傳和塑造世界。

• 世界各國政府廣泛採用人工智能不僅影響國家間的國際秩序,也影響國家內部的政治秩序。
• 人工智能未來的利害關係與獨裁和民主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之間的持久競爭密切相關。

• 技術本身不具有意識形態,但它的設計方式、使用地點以及管轄其使用的法律反映了設計和使用技術的人的優先事項和價值觀。

• 獨裁政權將繼續使用人工智能驅動的人臉識別、生物識別、預測分析和數據融合作為監視、影響和政治控制的工具。
負責任的民主國家必須確保政府對人工智能的使用受到明智的限制,以符合定義自由和開放社會的權利和自由。

• 美國還必須展示民主國家應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以維護自由民主價值觀的方式保護其公民的安全。

• 美國可以利用外交手段並利用其全球夥伴關係,倡導在國際機構中建立保護隱私的技術標準和規範,並且可以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確保其他國家有替代方案來接受中國的技術和方法。

• 需要確定最敏感的個人和商業數據的類別和組合。限制外國對手收集數據的早期努力 — — 例如,政府決定迫使一家中國公司放棄一款流行約會應用程序的所有權,因為擔心敵對對手可能會利用敏感的私人數據做些什麼 —

• 整合人工智能的障礙有很多。國防部長期以來一直以船舶、飛機和坦克的硬件為導向。它現在正在努力向軟件密集型企業跨越。支出仍然集中在為工業時代和冷戰設計的遺留系統上。許多部門流程仍然過於依賴 PowerPoint 和手動驅動的工作流

• 指定聯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作為該部門的人工智能加速器。 JAIC 無法識別該部門人工智能的每一個潛在用途,但它可以而且應該作為人工智能專業知識的中心樞紐。在這種“加速器”模式中,JAIC 將與相關的收購、技術和治理辦公室協調,為戰略提供信息;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程序來解決作戰司令部面臨的共同挑戰;並提供資源,支持整個部門和軍事部門的分佈式人工智能開發。

• 2013年,美國的移民發明家數量是居住在國外的美國發明家數量的15倍。相比之下,加拿大、德國和英國的發明人淨移民率均保持為負值。與美國在人工智能競爭中的其他優勢(例如財力或硬件能力)相比,這種移民優勢更難以被其他國家複製。

• 機器學習和底層算法在二十年前就處於這種狀態 — — 似乎沒有商業前景 — — 只是靠聯邦研究資金來維持,直到計算能力和過多的數據改變了這一學科。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目前使用的算法中有 82% 來自聯邦政府資助的非營利組織和大學,而只有 18% 來自私營公司。

• 美國對半導體進口的依賴,特別是來自台灣的半導體進口,使其經濟和軍事在外國政府的不利行動、自然災害和其他可能擾亂電子產品供應鏈的事件面前都處於戰略脆弱性。儘管美國在微電子研究、開發和創新方面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美國仍受到國內半導體製造設施缺乏的限制,尤其是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施。

• 2021 財年國防授權法案 (NDAA) 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NSTC) 下設立了一個由高級政府官員組成的小組委員會,負責制定國家微電子研究戰略並監督其實施。然而,為了使這一關鍵努力取得成功,白宮應將其列為優先事項,要求 NSTC 小組委員會在 270 天內向總統提交國家微電子戰略。

• 資金應用於開發基礎設施並在有前途的領域尋求突破,例如超越極紫外光刻的下一代工具、3D芯片堆疊、光子學、碳納米管、氮化鎵晶體管、特定領域的硬件架構、電子設計自動化和低溫計算。

• 對關鍵半導體製造設備(SME)實施有針對性的出口管制。在可能的情況下,美國應利用出口管制來防止競爭對手獲得人工智能能力,從而獲得戰略或軍事優勢。美國限制競爭對手人工智能能力的主要出口管制目標應該是製造高端芯片所需的成熟中小企業。

台積電/intel/三星/中芯的半導體製程技術推估

• 調整所有三個國家有關高端中小企業(特別是 EUV 和 ArF 浸沒式光刻設備)的出口許可程序,以製定推定拒絕出口許可的政策向中國提供此類設備。這將減緩中國在國內大規模生產7 納米或5 納米芯片的努力,並通過限制中國企業的能力,限制中國在任何節點的16 納米或以下芯片的半導體生產能力(委員會評估這對先進人工智能應用最有用)修理或更換現有設備。

• 商務部應禁止出口用於大規模監控應用的特定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迫使出口此類芯片的美國公司證明買方不會利用它們來促進侵犯人權,並要求公司向商務部提交季度報告,列出所有銷往中國的此類芯片。這不會構成會帶來不確定性和導致延誤的許可要求,而是行業的自我認證和半定期報告。此類行動將表明美國對人工智能的道德和負責任使用的承諾,促進美國公司的道德行為,並使不良行為者更難利用先進的美國芯片達到邪惡目的。』

• 縮小差距將鼓勵美國公司在國內建設設施,同時吸引外國公司。事實上,這裡描述的規模計劃預計將在 10 年內在美國吸引大約 14 座新晶圓廠。
• 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應努力協調美國、荷蘭和日本有關高端中小企業的出口管制政策,特別是極紫外光刻(EUV)設備和氟化氬(ArF)浸沒式光刻設備,能夠生產16nm及以下節點的芯片。所有三個國家都應制定推定拒絕向中國出口此類設備的出口許可證的政策。這應包括 EUV 掃描儀工具以及這些工具的專用組件,例如抗蝕劑處理工具和 EUV 光源、鏡子和激光放大器。如果此類控制有效,中國政府將很難培養本土的尖端半導體製造能力,並且會因設備維修復雜化而降低其先進的後緣製造能力。

• 商務部應對用於大規模監控應用的美國設計或製造的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實施最終用途控制,並對向中國銷售此類芯片製定報告要求。這些控制應該僅針對非常高端或專用芯片,例如超過特定高性能閾值的特定高性能 GPU、ASIC 或 FPGA。

• 任何向中國出售此類芯片的公司都必須證明這些芯片不會用於任何指定的侵犯人權行為。

• 解放軍所屬大學和研究實驗室向國外派遣人員,其總體目標是獲取可直接滿足國防研究和發展重點的知識。

▍Ref
[1] NSCAI簡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Security_Commission_on_Artificial_Intelligence
[2]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tech-war-intel-nvidia-continue-093000680.html
[3] 晶片大戰:日本荷蘭限制對華晶片技術出口: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4450379
[4] 美國晶片法案詳解:不只關於晶片: https://cn.nytimes.com/usa/20230301/chips-act-childcare/zh-hant/

--

--